• 李應禎等  行草書查文及查恂墓誌銘
  • 李應禎等  行草書查文及查恂墓誌銘
  • 李應禎等  行草書查文及查恂墓誌銘
  • 李應禎等  行草書查文及查恂墓誌銘
  • 李應禎等  行草書查文及查恂墓誌銘

李應禎等 行草書查文及查恂墓誌銘

  • 藏品類型:
    書法
  • 作者:
    李應禎、屠滽、王鏊
  • 年代:
    明(1368-1644)
  • 裝裱形式:
    手卷
  • 材質:
    水墨紙本
  • 尺寸:
  • 藏品編號:
    3064. hs
  • 內容:

    本幅(李應禎)
    釋文:
    《懷慶府同知查君墓志銘》

    同知懷慶府事查君仲學卒于官,其孤恂扶柩歸,將葬奉安。仁知縣謝朝用事狀來乞銘。查氏先,徽之休寧人。諱誠貴,任湖州府學訓導,致仕,來長洲居焉,其高祖也。祖景華,父永祥,贈河間府通判,母係孫氏,封太安人。君諱文,其字仲學,偉軀幹,性質實,少入郡學,為諸生。景奉丙子,以易經舉鄉薦,累不得志於禮部,後以太學生入選,得直隸河間府通判,考最受敕命,封贈其父母及妻室,九載,陞河南懷慶府同知。甫五年,遂以病卒,享年六十。

    初在河間時,歲大侵,大臣奉命來賑濟,則以委君在懷慶。時大旱,民至相食,君單心劬力,規畫有方,俱賴以濟。大行劇賊,乘時出剽掠,亦以服君恩信,帖息者數年。尤悉心獄事,色仁氣和,每得其情。鄰郡王氏婦,豪貴家女也,自縊死,女家誣其夫殺之。君當會問,辯其寃,當道罪君失出,君不可回,王氏得不死。其清軍有崔氏者,本民戶也,為怨家附致軍籍,積年不得白。君為考前後卷冊,卒与出之。其盡職不苟類此!自奉儉約,祿奉外一無所取。平居恂恂,未嘗失色於人。少年就試京府時,館人酗酒,其妻美而艷也,君見之,翼日遂徙舍他所,盖其謹愿素如此。仕宦幾二十年,官止佐貳,不克盡展而遽以沒,惜哉!其沒成化甲辰八月二十日,葬以丁未十一月二十五,墓在厶縣厶鄉,娶計氏,封安人,一男子,即恂;三女子,沈仁、劉相、陳珏,其壻也。孫應臣、應兆。銘曰:其行之良,其才之長。志不大行,而名之掦。位不德償,而後之昌。於乎查君,茲也永藏。奉議大夫南京兵部職方郎中邑人李應禎撰。

    鑑藏章:
    花押印、曼農平生真賞(白文方印)、查映山氏收藏圖書(朱文長方印)、休寧朱之赤珍藏圖書(朱文長方印)、曼農偶得(朱文方印)、伍氏南叟齋藏(朱文方印)

    隔水
    鑑藏印:
    金淵漫叟(朱文方印)、朱臥菴收藏印(朱文長方印)

    本幅(屠滽)
    釋文:
    《處士查君墓誌銘》

    長洲處士查君以疾卒,其子,今後軍都督府訓導應臣持狀詣余,拜曰:「孤昔應試吏部,簡知於鉅公,承不鄙,敢以先人銘請為者。」舅太醫院御醫陳君,亦与速銘曰:「微大方立言,則無以掩諸幽。」乃叙而銘之。
    君諱恂,字信之,別號晚菴,本休寧人也。南唐建州節度使曰文徽,為君先世祖。文徽子元方,宋太祖朝,拜殿中侍御史。元方子道任,龍圖閣待制,繼之奕葉相望。入國朝來,有誠貴者為湖州儒學訓導,遊覽吳會,遂居其地,至君五世矣。大父諱永祥,贈河間府通判,父諱文,歷官懷慶府同知,公平剛介,得古廉吏體。母計氏,封安人。君早承家學,善講說《詩》、《書》,樂其道,不樂從仕。其父懷慶公,初之官,君稽首言曰:「大人僅有不肖耳,朝夕事奉,其可闕諸。」於是得隨侍,在子弟間,名能守家法。時懷慶治獄,以辨寃不阿,忤權貴意,獲譴於上官,君欲面詰之,不得,遂大呼以揚其罪。咸謂君雖不仕,其忠孝慷慨,無愧古烈云。懷慶病劇,嘗刲肱以饋,病賴以愈,孝聲益籍。前後娶皆有出,同仁公愛,庭無異言,此尤能處人所難者。平居修心修身,仁而有容,質而寡欲,綺麗珍玩,悉不喜好,聞交遊貴顯,未嘗一至其門,終日簾閣據几,淵然默坐,或与人相接,體貌謙恭,言論典雅,卿、士夫皆以為「查夫子」稱之。

    嗚呼!吳中盛麗之地,聲華勢利,競以相高,而君獨畏避若怯,不干於世,不移於俗,天真完好,斯可謂至德矣乎!初娶陳氏,太醫院判公尚女,孝敬賢淑,先卒。後娶姚氏,子男四人,長即應臣,娶陳氏,永定知縣宗理女;次應兆,補郡庠生,娶毛氏。陳出,次應奇,聘張氏;次應秀,尚幼。女一人,姚出。孫男三人,曰:後昌、後光、後揚。孫女三人。君享年六十有一,生於正統丁夘九月十五日,卒於正德丁夘七月初七日,卒之又明年二月二十二日葬於吳縣霍山之陰,先碩人故葬長洲丹霞里祖塋,今遷之以附君兆。

    銘曰:夷曠不覊,君之性也。純實無偽,君之情也。童孺必敬,君之交也。利達弗知,君之貞也。孝以事親,疾能刲股,義以恤人,拯其失所,啫欲何心?珍玩何愛?俗尚侈靡,嘗曰必敗。斂之以靜,小齋自怡,一不苟取,家無拾遺。

    嗚呼!君今已矣!此其吉兆,銘以永德,匪我言耄。

    賜進士光祿大夫柱國太子太傅吏部尚書兼都察院左都御史經筵官前奉詔進階特進榮祿大夫丹山屠滽撰。

    印章:
    屠滽(白文方印)、忠孝傳芳(白文方印)

    鑑藏章:
    花押印、留耕堂印(白文方印)、狄氏種石軒印、伍氏南叟齋藏(朱文方印)、休寧朱之赤珍藏圖書(朱文長方印)

    本幅(王鏊)
    釋文:
    《故晚庵查處士墓碑》

    吳之市有幽人焉。查姓,諱恂,字信之,天性夷曠,不妄與人交,一介不苟取,日坐小齋,焚香默念,專以養性為務,雖里人罕獲見其面。鄉有貴人奔喪還。君故與善,固不往。久之,貴人使問訊求見,君亦不答。貴人乃往見之,終不答,獨遣其子往謝之,曰:「鄙性如此,願吾子之諒之也。」其介如此,間出里閭,步履不苟,人謂之查夫子云。

    正德丁夘七月七日以疾卒,春秋六十有一,明年二月二十二日葬于吳縣霍山之原,查之先世家休寧,至南唐節度使文徽始大,節度之子元方,宋初為殿中侍御史,殿中子道,龍圖閣待制。君五世祖誠貴,國初為湖州訓導,因來家吳中,今為吳之長洲人。祖永祥,贈河間府通判,考文 ,通判河間府,歷官懷慶府同知,所至有善政可紀。君娶陳氏太醫院院判公尚之女。繼姚氏,子男四人:應臣,後軍都督府訓導;應兆、郡庠生;應奇、應秀皆幼。初,君侍懷慶於官,治進士明經,學有成緒已,乃弃去上官。有希權貴,意治獄,有所高下,懷慶不從,上官怒。君時尚少,欲徑入白之,以聲其罪,人知君非懦者也。懷慶嘗病亟,君刲股以饋病,良愈。

    銘曰:彼紛吳市,聲華日侈。孰居其閒,日惟淵然。不將不迎,不喪其真。何以命之,天之畸人。

    榮祿大夫少傅兼太子太傅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知制誥同知經筵、國史總裁。郡人王鏊譔。

    鑒藏印:
    花押印(騎縫兩吟)、大雅、大學士圖書印、伍氏澄觀閣書畫之印、狄氏種石軒印

    跋尾
    釋文:
    霍峯梅嶺之間,山蒼然而古也,水悠然而長也,林木欝然而深秀,岡阜隆然而起伏者,我先人塋兆在焉。吾族自湖州公,從淛遷吳逾五世矣。高曾丘隴,皆在丹霞,自吾祖懷慶公解組歸里後,徜徉山水間。一日登霍山,愛其勝,喟然嘆曰:「我百年後魂魄猶應戀此!」因揮杖畫其地,作生壙。相城沈隱君恒吉寫《丙舍圖》記其事,其後先君子亦附兆於側,當懷慶公之棄賓客也。范庵李太僕誌其墓。先君之沒,銘墓者為丹山屠太宰先生,名書妙繪,歷世珍之,今春裝成一卷藏諸廟。

    烏呼!古人之營葬,未始不欲其久安長固也。當其始挾富貴之力,竭侈靡之欲,穿山泉,鑿地脈,羊虎森列,翁仲林立,名公鉅卿之文,大書而深刻之,一若垂日月而終千古者。一旦凌夷衰微,子若孫不能保其先墓,不轉盻而化為麋鹿之場,樵夫牧豎,躑躅而歌其旁,比以然矣。甚而一抔之土未乾,若堂若斧,易為他姓,更有不忍言者。若我祖之兆,樸而固,儉而陋,無金玉之殉,無華靡之餙,曠然一丘而已。苟子孫之賢,豈復有前此之虞者!況懷慶公理寃獄,慈祥愷悌,遺愛在人,我先君割股奉親,純孝性成。查氏之澤,其未有艾矣,我子孫而覩斯卷也,能不念祖德而永保先烈哉!正德辛末[1511]八月九日,應兆百拜敬書。

    鑒藏印:
    查映山氏收藏圖書(朱文長方印)、休寧朱之赤珍藏圖書(朱文長方印)、留耕堂印(白文方印) 、伍氏南叟齋藏(朱文長方印)、曼農氏(朱白文方印)、狄學耕印(白文方印)